據(jù)民國《舊唐書?五行志》卷三十七記載,公元788年2月12日(唐德宗貞元四年正月初一日),房州(治房陵,今房縣)德宗御含元殿受朝賀。是日質(zhì)明,殿階及欄檻三十余間,無故自壞,甲士死者十余人。其夜,京師地震。二日又震,三日又震,十八日又震,十九日又震,二十日又震。帝謂宰臣曰:“蓋朕寡德,屢致后土震驚,但當(dāng)修政,以答天譴耳"。二十三日又震,二十四日又震,二十五日又震,時金、房州尤甚,江溢山裂,屋宇多壞,人皆露處。
據(jù)民國《舊唐書?德宗紀(jì)》卷十三記載,(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)是日質(zhì)明,含元殿前階基欄檻壞損三十余間,壓死衛(wèi)士十余人”。京師地震,辛亥(初二)又震,壬子(初三)又震。……丁卯(十八日),京師地震,戊辰(十九日)又震,庚午(二十一日)又震,……癸酉(二十四日),京師地震。……乙亥(二十六日),地震,金、房尤甚,江溢山裂,廬舍多壞,居人露處。
據(jù)民國《新唐書?五行志》卷三十五記載,(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)夜,京師地震,辛亥(初二日)、壬子(初三日)、丁卯(十八日)、戊辰(十九日)、庚午(二十一日)、癸酉(二十四日)、甲戌(二十五日)、乙亥(二十六日),皆震,金、房二州尤甚,江溢山裂,屋宇多壞,人皆露處。
據(jù)民國《新唐書?德宗紀(jì)》卷七記載,(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)京師地震。大赦,刺史予一子官,增戶墾田者加階。縣令減選,九品以上官言事。……是月,金,房二州皆地震,江溢山裂。
據(jù)民國《唐會要?地震》卷四十二記載,(貞元四年正月庚戌)上御丹鳳門,宣赦,是夕,京師地震,辛亥又震,……是月,金州、房州地震尤甚,江溢山裂,屋宇摧壞,至二月癸末(四日)又震,乙酉(六日)又震,丙申(十七日)又震。
據(jù)《地殼形變與地震》1982年第4期,1981年,湖北省地震局了忠孝、劉鎖旺,鄖陽地區(qū)地震辦公室許光炳對房縣至陜西安康一帶的北西(北西西)向構(gòu)造帶地震地質(zhì)特征進行了實地野外考察。認(rèn)為:這次地震的發(fā)震構(gòu)造是與房縣一安康一組北西向斷裂帶的強烈活動有關(guān),從新構(gòu)造活動性分析,該地段垂直差異運動明顯,夷平面強烈變形,河床階地差異性大,其主要地段位于竹山縣西北部的擂鼓臺。為此,作者擬將此次地震的震中定在湖北竹山縣西北擂鼓臺,其地理坐標(biāo)為北緯32°23´,東經(jīng)109°52´。
據(jù)1987年地震出版社《新編中國地震目錄》,1987年,中國地震編目小組,將此次地震的震中定在湖北竹山縣西北,其地理坐標(biāo)是:北緯32.4°,東經(jīng)109.9°。
震中位于北緯32.4°、東經(jīng)109.9°,震級6½級,震中烈度:八度。